🤓哈囉~我住田編啦!昨天和大家分享 #本週農業熱搜問題 🍍🍍🍍
( ͡° ͜ʖ ͡°)講到一半門鈴突然響起🚪我們今天繼續,面對中國的農業貿易戰(翻譯:鳳梨統戰),台灣可以怎麼應變。
①外銷鳳梨受阻,內銷是不上會崩盤?
內銷價格一定是會被影響,只是影響大或小。台灣外銷鳳梨占總產量約1成,可以預期的是,農糧部門這幾週會嚴格監督各地進批發市場的鳳梨品質,拉高上品(品項最好)的比例,維持好的平均價格,甚至也可能透過農會體系放消息,叫盤商不要壓價格。至於這樣的措施力道大或小,最終取決於中央在地方的影響力。
②五萬多噸鳳梨內銷,銷的出去嗎?
昨天講過,外銷受阻的鳳梨通常品質與成熟度比較均一,而且通常都是在「有系統的管理制度」所生產。意思是,大型採購找一個頭就很好處理,能要求規格、出貨日期、甚至是有辦法媒合加工廠。昨天全聯老闆已經跳出來認購,陸陸續續也有大企業響應,這代表「有能力依據達到客戶要求的鳳梨貿易商、產銷班」會是第一波貿易戰的生還者。
③鳳梨產業會變成慘業,還是有轉型機會?
承上題,鳳梨栽種期大概15個月,到明年之前,假設中國持續封鎖措施,這兩年確實會是很難熬的一年。不過,危機就是轉機!選舉將至「產銷問題」八成會被兩黨升級成「國家認同」議題。
對於想拓展內銷量販通路、打開通企業採購門道、餐飲異業結盟的農民來說,這陣子政府除了補貼、一定會大力媒合供需兩端,加上國內疫情趨緩,餐飲業逐漸回溫的情況下,不妨趁勢搭上防疫順風車,將外銷市場逐漸轉型成團膳餐飲市場。
😁住田編再強調一次,危機就是轉機,台灣鳳梨是相對技術密集的產業(相對水稻、葉菜來說),雖然規模不大,但從品種、種植、採收後處理、包裝、甚至食品加工,都有相當成熟的技術與產業鏈。面對美中台局勢的變化,希望這次的貿易統戰危機,能變成產業轉型與提升的契機。
🤳如果喜歡住田編的貼文,請按讚👍、分享🔄、設定搶先看喔☑!我們下次聊~